“什么?由于祭海規(guī)模大,并且還要在江陰、常熟兩地建兩座祭海道觀,香火不斷,不絕海神祭祀,所需耗費巨大,朝廷撥款嚴重不足,然江南一心,眾志可成城,為使祭海成功舉辦,趙大人要我們提刑按察使司衙門支持祭海,自愿認籌紋銀一千兩,限期今日解交到欽差衙門,不得有誤?”
翌日,剛在衙門吃過早飯,朱平安就收到了一個令人大跌眼睛的消息。
朱平安對這個消息毫不懷疑,因為這來自于欽差衙門派人送來的一份公函,張臬臺將衙門里眾人召集了起來,當眾宣讀了其內(nèi)容。
朱平安聽后,第一反應(yīng)是難以置信,覺得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趙文華竟然公然堂而皇之的給衙門發(fā)函索銀。
第二反應(yīng)是這特么的是變相索賄吧?!雖然是以支持祭海的名義,披了一層偽裝,可是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光天化日之下,公函索銀,趙文華都已經(jīng)囂張到這種程度了嗎?
其他人也都明顯驚呆了,一個個驚訝的張大了嘴巴,滿臉難以置信。
不過仔細揣摩下,卻發(fā)現(xiàn)套路雖然簡單,但是背靠祭海大局,無懈可擊。我這不是索賄,而是為完成祭?;I備物資,是為了完成欽差使命,任何指責我索賄的,都是別有用心,都是不支持祭海,都是非議圣上。江南一心,眾志成城,你連一點銀子都不愿意認籌支持,又怎么好意思說自己忠君愛國呢。
不愧是京城來的大佬,這操作也真是太……請收下我們的膝蓋。
“我問了下,不止我們提刑按察使司衙門,其他衙門也都根據(jù)衙門大小分攤了數(shù)目不等的銀兩,從百兩到千兩,無一例外,便是張總督的總督衙門也概莫能外?!睆堲_進一步對眾人說道。
“張總督也被分派了?”眾人聽后,一個個目瞪口呆了起來,比剛才更加難以置信。
張總督論地位權(quán)勢還在趙文華之上,趙文華竟然敢向張總督發(fā)函索銀。
嗯,或許是趙文華象征性的向總督衙門攤派幾兩銀子做個樣子,意思一下,表示所有衙門一視同仁,以便各衙門乖乖的按時上交認籌銀兩。這也算是官場上盛行的潛規(guī)則了,上下都好交代。
眾人如是想到,遂想通了。
“嗯,總督府衙大,又分管諸身軍事,所以被分派了五千兩銀子……”張臬臺掃了眾人一樣,微微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張聶臺的話語聲很輕,可是這很輕的一聲卻不啻于一道驚雷,轟然在室內(nèi)炸響。
“什么?五千兩?!”
眾人都禁不住驚訝出聲,不是應(yīng)該做做樣子意思一下嘛,怎么還分派了最多的銀兩。
“是的,五千兩。”張臬臺點了點頭,然后補充道,“不過聽說張總督聞訊勃然大怒,劈頭蓋臉訓斥了趙欽差派去送函的書吏,五千兩銀子,你們怎么不去搶,我衙門的銀子全都用來養(yǎng)兵了,恨不得一個銅板掰成兩半花,回去告訴趙文華,如今我衙連一個銅板都勻不出來了,倒是還望他支援剿倭,自愿認籌一萬兩銀子呢!劈頭蓋臉訓斥了書吏一番后,令人趕將了出去?!?
好吧,這很張經(jīng),朱平安聞,毫不驚訝。另外,趙文華索銀的行為,可不就是明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