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探花不是來你們家么?我趁此和他交談了一下,確實是個可造之才,對得起他偌大的名聲,要不是我家媛兒已經有了未婚夫,我還真有些心動。”方子茗摟著顧青云的肩膀,“得失之間你自己都是明白的,就看你是如何選擇了。”
顧青云甩甩頭:“主要是我家小丫是如何想的,她真想嫁,我攔不住,她不想嫁,我同意?!?
方子茗無語,這孩子們的婚事哪能由孩子做主?太兒戲了。
他們沒再多說,接下來顧青云就問起洛陽的事,之后方子茗還談到做官時遇到的奇葩事或陷阱,說到有趣的地方,時不時撫掌大笑。
顧青云二人之間的氣氛極好,簡薇和夏氏看到了,忍不住相視一笑,兩人相攜離開,沒有過來打擾。
就算是前不久在南京見過一面,他們還是有很多話要聊的。只是時間緊,方子茗來顧家的時間不多,在方姝兒回門后,還得留出時間去拜訪其他官員。
古代的交通條件及各種因素的影響,讓人們對分別和團聚很是敏感。因此方子茗回來時大家喜悅激動非常,等他要離開,更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這次方子茗回洛陽是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的,父母和兒子照舊留在京城,等明年方媛兒的婚期到來,他們再回到京城備嫁,從這里到南京比洛陽近些,又方便。
因為想到這一點,大家的不舍才稍稍緩解。
六皇子的親事過去,京城又恢復了平靜。這個城市每天都有許多事情發(fā)生,火爆的,荒誕不經的……極為吸引人眼球,但有小報的引導,加上是和外族人作戰(zhàn),大家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戰(zhàn)事上,和戰(zhàn)事有關的小報總是賣得特別快。
受此影響,白燁的六十五歲大壽沒有大辦,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與此同時,龐喜林的妻兒也回到京城,還上顧家來拜訪。
顧青云見了龐庭深的弟弟龐二郎一面,發(fā)現(xiàn)他的資質是沒有龐庭深好,中上水平,但為人肯努力,性格穩(wěn)重,這讓他想起以前的自己,因此對他還是很有好感的。
看來龐喜林很會教孩子,孩子們都是他在教。
等他們一家走后,顧青云從簡薇這里了解到龐家對這門婚事的看重,心里頗有些不自在。問顧景,她還說不清楚自己的感情,說是隨緣,反正她不強求,于是只能暫且按下來。
顧青云工作依然忙碌,只是他如今對業(yè)務已經極為熟悉,倒是忙而不亂,不用再經常加班,于是開始花費大量的空閑時間去編寫適合教火炮手的算學書,通過和火炮手的交流,里面的知識點都是他們日常用到的。
未來的海戰(zhàn)對士兵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像以前目不識丁的士兵已經很難適應戰(zhàn)場上的變化,所幸自己這片土地上的人一向重視教育,不說其他,單說農民只要多收幾斗米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堂識字,想將來擺脫種田的命運。
等蒸汽機時代到來,科技含量大增,那時候國民的受教育程度極為重要,希望這個國家不會落后。
如果有個士兵書院就好了?顧青云覺得那一天并不遠,只要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又有外國的刺激,肯定有那么一天的。
平行時空的明朝資本主義處于萌芽,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那個階段特別虛弱,因此被文明程度更弱的滿清打敗。
顧青云認為,過不了多久,夏朝一定能比平行時空的明朝更加繁榮,這次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侵略,結局一定不同。
就算這次戰(zhàn)爭失敗了,只要朝廷沒想過閉關鎖國,沒有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國人肯定會吸取教訓,反打回去。
顧青云還發(fā)現(xiàn)如今市面上翻譯外國的書籍逐漸增多,不止是他對別國的文化有興趣,還有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和他有同樣的想法。
每每想到這些,顧青云就覺得未來可期,他們這個時空的人應該不會再遭受百年的屈辱,自己的子孫后代能活得更好。
時光轉瞬即逝,一轉眼就到了年底。此時天氣冷,戰(zhàn)事早已停止,之前的幾個月各有勝負,是局部戰(zhàn)爭,規(guī)模不大,雙方更多地是相互試探。
面對戚將軍穩(wěn)打穩(wěn)扎的作風,朝中自然有人不滿,彈劾的奏章一天比一天多。這個時候就看得出戚將軍的人脈關系了,有幾位大臣的周旋,加上皇帝本人按下不提,反對的大臣只能無可奈何。
不過這場戰(zhàn)事讓大家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沒有海洋,他們的財富至少會少一半,朝廷的稅收也會大幅度縮小。
因為戰(zhàn)爭的爆發(fā),海外貿易縮減,大多數人都不敢再冒險出海,于是沿海一帶的貨物滯銷,作坊停工,讓那些商戶們心疼得嗷嗷叫,所以才有大臣想讓戰(zhàn)爭快點結束。
不管如何,如今是過年的時候,戰(zhàn)事只能暫時告一段落,等待明年再看。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