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楊太后便在心中拿定了主意。
若是放在平時,只有她一個人在此的話,忍了也就忍了,可眼下兒子就在身旁,小小一個的,叫他坐這樣久,卻是絕不能忍。
她再懶得理會,開口道:"既如此,此事容后再議,若無旁的事情,今日就先退朝了。"
吵了這半日,本來是御史臺為了彈劾范堯臣、張瑚、楊義府等人,誰知道鬧到最后,全是變成了爭執(zhí)導(dǎo)洛通汴之事究竟可不可行,吵了架的人口干舌燥,沒吵架的人也站得腿腳發(fā)麻,便是有事,也不挑今日奏了,一時鴉鵲無聲。
禮官再問得一遍,見無人應(yīng)答,便按著往日流程散朝了。
大朝會后,循著慣例,兩府重臣會再去崇政殿與天子議事。
而今天子年紀(jì)尚小,多是在資善堂中讀書,奏事、議事的對象,自然就換成了楊太后。
一時眾人散去,顧延章正待要走,卻被后頭一人急急叫住了。
"顧副使留步。"
他回過頭去,卻見對面是個眼生的小黃門。
對方見他站住了,忙道:"太后有旨,召副使去崇政殿一同議事。"
***
顧延章進(jìn)得崇政殿的時候,其余人早已是到了。
楊太后正翻來覆去地看那一份都水監(jiān)遞上來的奏章,實是頭暈?zāi)X脹的,終于聽到外頭儀門官通稟,連忙抬得起頭來。
在文德殿的時候離得遠(yuǎn),雖是聽著那顧延章的聲音十分清朗,卻不曾想那許多,此時離得近了了,快到午時,崇政殿當(dāng)中的采光又好,終于把他的臉映得清清楚楚的。
楊太后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一時之間,她只覺得自己看錯了。
實在是……有些年輕了……
難道不應(yīng)當(dāng)是個四五十歲的大臣嗎
可這般看起來,倒像是個不到三十的啊。
縱然有著趙芮的背書,方才又在殿上見得那樣一番場景,可真正見到本人的時候,楊太后心中還是咯噔了一下。
儀表堂堂、氣質(zhì)出眾、為人沉穩(wěn)、進(jìn)退得宜,光看此人外表,確實無一處挑得出毛病。
可當(dāng)初的張瑚,難道不是如此嗎
楊太后實在是忍不住糾結(jié)起來。
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樣一個歲數(shù),做事會不會不太靠譜
楊太后同趙芮夫妻數(shù)十年,旁的沒有學(xué)會,多疑的性子是學(xué)得十成十。她嫁給了趙芮之后,見得的宗室子弟不知凡幾,許多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另有從前入宮做上元詩的新科士子,翰林學(xué)士們,其余妃嬪們見了,都說某某人詩文做得好,相貌也生得好,可楊太后事后留意,往往聽說其人在外行事不甚檢點,或治事平庸,或貪污無能等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