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方才杜檀之還只是覺得有些奇怪的話,此時立時便反應(yīng)過來,奇道:"同他們家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杜老太太便把李家那一個姑娘婚事不諧,如今已經(jīng)和離的情況給說了。
"……前一陣她家里頭有人過來找,許了七萬貫的陪嫁,搭上京城外城里邊天波門左近的一個院子,還有滑縣的五十頃地……"杜老太太一面說,抓著兒子衣服的手都有些發(fā)起抖來,眼睛也又有些發(fā)紅,這一回卻不是難過,而是激動,"三郎,我已著人打聽過了,她家許的地,那可都是上等的水澆地!"
然而聽了杜老太太這話,杜檀之的眉毛卻皺了起來,道:"祖母,李家許這樣多的嫁妝,您可想過其中另有所圖"
杜老太太不以為然,只道:"世上誰不是另有所圖你沒有這一個進士在身,沒有這一個官身,難道你岳父佬便能看上你,你媳婦就能嫁過來"
又道:"光靠你朝中那點俸祿,便是做到老,也未必能在京城里頭有一處屋舍,此時天下掉下來的好處,坐著就有銀錢點,還白得了一個媳婦,哪里又有不好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她看來,娶媳婦,又不是受賄賂,也不是貪贓枉法,縱然知道李家人估摸著是有什么目的,可若是成了一家人,不過分的事情,能幫一把就幫一把,不能幫就裝個傻,人都嫁進來了,自然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況且自己這邊是官,那一邊是商,當真鬧起來,哪有商人斗得過官的!
再一說,無論是如今的孫媳婦也好,對方想要攀婚的李家小女兒也好,都是二婚,這頭一回成親,真有不好,還能大著膽氣鬧著和離,等第二回,若是還要回娘家去,便再沒有那般容易了!
"我也不逼催你,你且回去仔細想想,也不是咱們一廂情愿,李家自己也同意把女兒嫁給你叔叔那一房,這樣一來,豈不比你另生了孩兒抱過去更六角齊全"
又絮絮叨叨說了半日兼祧、通房、田地、嫁妝等語。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