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許繼宗到了贛州,不多久就頒了天子旨意,宣召顧延章入京。
旨意一宣,顧、田二人,便開始按部就班地辦理一應交接事項。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許繼宗一身的宦官打扮,被張待帶著在贛州城中晃來晃去,田紹祖又是這樣一副生面孔,還有七八個幕僚仆從跟著,日日打州衙進進出出,又怎么可能瞞得住平日里頭兩家屠戶佬罵街都能引來里三層外三層圍觀的贛州百姓。
很快,"顧通判就要赴京詣闕"的消息便傳得開了。
贛州雖然有些偏,不像京城一樣,市井之間,人人都敢把天子的床頭事嚼在嘴邊做下酒菜,誰都有個在御藥院當差,知道昨夜天子吃了什么藥、熏了什么香才能龍精虎猛的遠房表親,可這一處卻有一樁好——來往的商人卻很多,見多識廣的人也不少。
沒費多少功夫,州城上下就個個都知道了"狀元述職"是個什么意思,也知道了顧通判這一趟回京城,十有八九是不會再回來了。
而如今州衙里頭那一個新來的,便是他的繼任。
凡事都要對比。
贛州前一任通判乃是尸位素餐的唐奉賢,他泰半州務都交給下頭胥吏打點,自己只想著撈錢,任官三年,留下來的東西當中,最顯眼的便是城西的那一處贛樓。
贛樓建在贛江邊上,總共三層,遠可眺望蜿蜒江水,近可俯瞰城中風光,斷斷續(xù)續(xù)建了兩年才建完,不僅州城里頭,便連附近鄉(xiāng)縣,都有人被征發(fā)徭役,過來服過役。
這一處的作用只是供人賞玩而已,建好至今已經(jīng)兩年多了,除卻那些個腐儒文士愛上去念幾句半通不通的酸詩,外地人偶爾去游玩一番之外,贛州人并沒有覺出什么好來。
想要看贛江,贛樓旁邊再走幾步路,就有個喚作楊仙嶺的小土坡,視野是一般的好,還不用花銀錢——據(jù)說光是造這一個樓,兩年間就花了近六萬貫,怕不是用銅錢給堆出來的!
而顧延章上任之后,不僅州學辦得欣欣向榮,便是各縣之中,鄉(xiāng)學也開始賣力抓了起來,如今往各鄉(xiāng)各縣一走,竟也能在偏遠鄉(xiāng)學里頭聽到稀稀落落的讀書聲。
除此之外,安濟坊、施藥局、安樂廬、漏澤園等等,更是一一重新整頓起來。
大晉本就有"安濟法",要求凡戶數(shù)達到千戶以上的城寨,均瑤設立安濟坊,以收治供境內(nèi)有病臥無依之人。
而施藥局則是由官府出資,城內(nèi)部分大醫(yī)館輪流出人坐堂問診,配藥只收藥材的成本價,還會每月三次,向貧民開放義診,并免費提供藥物。
這些都是朝中要求州府衙門必須做的事情,可因為其空耗錢財,對政績又無太大添益,是以真正去落地的州衙并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