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我現(xiàn)在三百六十個氣穴狀態(tài)究竟需要打通多少條氣脈?如何勾連?”陸云喃喃自語道。
他繼續(xù)往后翻閱《萬象武典》。
根據(jù)萬象武圣的經(jīng)驗。
有些氣脈只需要勾連兩個氣穴,有些氣脈甚至需要勾連數(shù)十個氣穴,這不一而,三百六十個氣穴也是氣脈全開,而人體氣脈一共有二十四條。
而且有些氣脈極為隱蔽,不是所有連脈境功法都能涉及到的。
“看來,最關鍵的還是功法??!”陸云呢喃道。
他需要一本能夠勾連二十四條氣脈的連脈境功法,而這樣的功法,《萬象武典》中并沒有記載。
但里面卻大體記載了連脈境功法的優(yōu)劣。
除了最基本的以勾連氣脈數(shù)量為評判標準之外,還有在都能保證完美勾連的情況下的一些區(qū)別。
一來是速度。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勾連氣脈的路線不同。
速度快的功法勾連氣脈的路線更為玄妙,能夠做到先打通簡單的氣脈,再集中力量打通復雜的氣脈,自然會比速度慢的功法要節(jié)省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二來就是是否有“種子”凝聚出來。
顧名思義,就是在氣脈中凝聚種子。
種子就是為連脈境下一個境界凝勢境的勢做準備。
連脈之后,全身真氣密布運轉不休,能在身體上散發(fā)出一種勢,這種勢就是武勢,有武勢的武者與沒有武勢的武者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但勢很難練成,有些武者甚至到了凝勢高階,也才剛剛凝聚出武勢,這種武勢弱得可憐,恐怕就連地上一只小貓都唬不了,更別說在戰(zhàn)斗中應用了。
越早凝聚武勢,就越好,而有些連脈境功法就能提前為凝勢境布局,使得武者在氣脈中孕育勢的種子,從而使得武者在踏入凝勢境時就能凝聚武勢。
而這,就是最完美的連脈境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