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說道。
“諾!”
聽到嬴政的吩咐,馮征三人,即刻領(lǐng)命。
呼……看書喇
呼呼……
深夜到來,這一支秦兵,在周勃的統(tǒng)領(lǐng)之下離開山谷,銜枚疾走,朝著目的地的快速前行。
而與此同時,兩支已經(jīng)安營扎寨的匈奴人,卻好像完全沒有意識到,秦軍竟然會在他們南下安營扎寨的第一晚,就果斷的發(fā)動了襲擊。
當(dāng)然,冒頓和赫拉,也并非大意到什么都沒做。
他們每個人,可都是派出去了大把的游兵斥候去放哨的。
只要能夠發(fā)現(xiàn)秦軍的蹤跡,他們自然馬上用號角發(fā)起警報,然后,飛速返回軍營。
只不過,這種盯梢制度,雖然有用,但是也不是全面的。
畢竟,你跑得快,不代表別人跑的不快。
在歷朝歷代的長城邊緣,所有的駐防郡縣,都是會派出不少的游兵斥候在草原上防備北方來到的草原騎兵。
但是,饒是如此,仍然會有大批的游兵斥候,還沒等到返回軍營,就死在了路上。
每次草原騎兵過境,這些人,都是不得不做出犧牲的犧牲者。
其實反過來也是如此,中原大軍攻打草原,草原的人,也會反過來設(shè)立不少的盯梢騎兵,以觀察中原大軍的進(jìn)攻方向。
這些情況,在很多時候是起作用,但是,在有些時候,也是起不來作用的。
畢竟,每個勢力都有自己難以遮掩的軟肋——那就是本部的老弱婦孺。
你騎兵跑得快,你老弱婦孺,還有牲口,能跑得快嗎?
跑不快!
至少,沒人家的騎兵隊伍跑得快!
如此一來,本部的騎兵就有著不得不作戰(zhàn)的理由了。
漢武帝攻打匈奴,派出衛(wèi)青和霍去病,這舅甥二人,就是靠著猛攻匈奴的本部,來逼迫匈奴人不得不和自己作戰(zhàn)。
我打你身后的老弱婦孺,你跟不跟我打吧?
你不跟我打,我就把這些人滅了,讓你后繼力量從此毀滅殆盡!
你跟我打,那我們就拼后援,拼國力!
你草原如此不穩(wěn)定,能拼得過我中原么?
最終,稱霸草原大漠的匈奴,最終在漢軍手里,被打的打敗,最終失去了優(yōu)越的霸權(quán)。
當(dāng)然,也不能說匈奴人可憐,畢竟,他們的騎兵馬下,面對耕田的中原老百姓,燒殺搶掠,強(qiáng)暴屠虐,可從來都不會手軟過。
既然你也這么混,那你就得這么還!
而且,還得讓你加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