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曜,哀家見了晴兒,是萬分歡喜,看著她,哀家想起了婧兒?!?
“能得娘娘照拂,是小妹的福氣?!?
“正是青蔥年紀,背井離鄉(xiāng)也是難為晴兒了。”
段景曜沒有接話,靜等著太后娘娘的下文。
他又聽太后娘娘說:“哀家聽聞晴兒在青州議了親,哀家雖歡喜晴兒,但也不好留她在汴京。哀家備了一份厚厚的添妝,讓晴兒早日回青州罷了?!?
段景曜內(nèi)心一喜,他就知道太后娘娘能看透盛仁帝的心思!
他也是真心將太后娘娘當作了家人,坦道:“娘娘下令讓小妹回青州,臣怕陛下同娘娘生氣?!?
“有哀家在,你只管顧好晴兒讓她回青州,旁的不用擔心?!?
“臣代小妹多謝娘娘。”
太后不愿意聽段景曜說謝。
她很清楚,段家人從青州到汴京折騰這么一遭,是因為盛仁帝的私心。
她只不過是在阻止自己的兒子犯下大錯罷了。
就算盛仁帝真和她生氣,她也沒法子。
皇后能裝聾作啞,她不能。
“阿曜,你去辦差吧,哀家也乏了?!?
“是,臣告退。”
段景曜心里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
自從知道了盛仁帝讓段晴來汴京,他這顆心一直不踏實。
眼下有了太后娘娘的庇護,終于是安心了。
找人回段府傳了口信后,段景曜立刻帶著皇城司察子們快馬加鞭趕去了端王爺?shù)膽驁@子。
戲園子已經(jīng)荒廢,無人看守。
皇城司搜查起來也格外順利。
仔細搜查過后,果真找到了線索。
“大人!這里有燭油的痕跡!”
“大人,這里有馬車車轍印記!”
“看這車轍印記,應(yīng)當是載了重物,應(yīng)當就是燭油!”
“怪不得軍器所火勢那般大!”
眾察子們找到了線索,頓時有了破案的信心。
段景曜帶人一路順著車轍印記和些許滴落的燭油,最后找到了龍津橋南打鐵鋪子旁的一間小宅子。
小宅子大門緊閉。
段景曜先到打鐵鋪子里打聽了一二。
“老人家,旁邊這宅子里住的是何人?”
鐵匠看段景曜眼熟,但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便只當是官爺。
他如實答著段景曜的話:
“這宅子里住的是個啞巴,住了有小三十年了,他平日少和人來往,誰也不知道他是誰,大家伙都叫他老楊。”
“他這幾日可有頻繁運推車出入?”
“對!這幾天他是挺忙的,進進出出的也不知道在忙何事?!?
“多謝?!?
有了這般答案,段景曜直接帶人闖進了小宅子。